时间:2024/5/28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尽管随着社会的包容性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对殡葬行业有了更多理解和尊重,很多年轻人也开始选择这个行业。

但很多人仍然觉得这个行业充满了神秘,偶有谈及也是讳莫如深。

有一类人,却能把死亡变得温暖,让生命变得深刻,为逝者保存尊严和体面,让生者得以慰藉,那就是遗体整容师。

95后的蔡光强,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六年前,蔡光强由一部电影萌发从业意愿,这六年里,有过茫然也遭受了无数的误解,最终他守住初心,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的信念,对生命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跟死亡近距离接触的职业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部电影让我走上不寻常路

这还要从蔡光强高二那年说起,他无意中看了一部日本电影叫《入殓师》的电影。电影中的男主,本来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大提琴手,由于工作变动,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一名入殓师(国内叫遗体整容师)。

入殓师轻柔、细致地给遗体净面、剪指甲……化完妆的遗体就像是睡着了,安详宁静。入殓师对逝者的耐心细致,对工作充满了敬意和热爱,让逝者得以体面的与家人告别,这一切都让蔡光强觉得这是一个神圣肃穆的职业,第一次感受到遗体是庄严、圣洁的。

男主对擦拭尸体的消毒棉布的要求,和擦拭角度的讲究,对逝者从头到脚,双臂,双腿,最后将逝者的双手握拳作揖状放在胸前,一整套入殓流程都充满细腻和温柔,让人觉得入殓师像是完成了一件艺术品。

剧中母亲执意给儿子上女妆成全孩子心愿,生前特意嘱咐一定要穿长筒袜的老人,会仔细询问逝者丈夫妻子生前喜欢的口红颜色,……入殓师对逝者的尊重,细腻成全了逝者的体面,让家属得到更多的慰藉。看完电影,蔡光强被入殓师这个职业深深打动了。

高考过后,蔡光强瞒着家人偷偷报考了殡葬专业。父母得知他报了殡葬专业非常反对,父亲甚至放话要断绝与蔡光强的父子关系。然而,蔡光强拿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后,毅然决然的投入到殡葬专业的学习中。等待他的会是怎样一片天空呢?

源于电影的理想,在现实中被打破

殡葬专业是专业大类,课程包含却不仅限于解剖学,机械技术操作与维修,陵园知识,民俗文化,书法等。大学教育更侧重于理论知识,实习的机会很少。

蔡光强在大二寒假的实习机会中,成为一个法医的助手,直到那一刻真正接触到遗体,蔡光强才真切的感受到从事这个行业所要经受的心理冲击。

那是一个17岁的高中女孩,在跟妈妈回家的路上出了车祸,双双被埋在运渣车下。那个女孩的遗体受损程度比较高,法医解剖完后,需要他进行肢体缝合。

尽管在书本上学习了很多整形、防腐的知识,然而第一次实操,蔡光强还是紧张的满头大汗,女孩有大面积的撕裂伤,强强很认真地缝合,他洗掉女孩头发中地泥沙,涂上亮亮地唇彩,因为年龄相近,蔡光强深深的体会到生命的脆弱。

蔡光强感叹,工作后发现现实与电影差距很大,有一定的出入,很多情况没遇到过。只能通过跟前辈和同事学,慢慢摸索积累经验。如果做出的效果不好,通过跟别人请教,多琢磨,找到问题的原理,努力做到让自己经手的逝者遗容安详。

工作量大的时候,蔡光强一上午要拉开几十个入殓袋,做防腐和化妆。忙的时候,每天要服务50具遗体,闲时也有30具左右。他一个月工作10天,经常整个夜晚他都独自给遗体做整形化妆的工作。

随着工作的深入,蔡光强服务的遗体也越来越多。

通常,最好服务的一类人是寿终正寝的老人。他们的遗容都比较安详,只需要按照一个常规的操作步骤,脱掉死者的衣服,先用清洁皂进行整体清洁,再蘸药水将指甲、手、脸等部位重点清理,然后只需要做一个基本的美容,让他们看起来起色饱满,最后给他们穿上寿衣,就完成了遗容整理的全部步骤。

然而对于一些高坠或者意外死亡的情况,就比较棘手。

比如生前遭遇意外,车祸或事故,五官会有一些遗失,缺一只耳朵,或者缺一只眼睛;或者生前生过大病,因为痛苦,面部会发生扭曲或者变形,就会呈现一个很不安详的状态。

这时候就需要想各种办法对遗体进行美化,面部缺少器官的情况,要找一些道具来补充,因为疼痛产生的面部扭曲,就用粉饼抚平。

严重变形的情况,可能就需要动用工具箱里的镊子、剪刀、酒精棉等专业的工具,对遗体的面部进行整理。受损比较严重的遗体,还需要“特整”,甚至需要“拼骨”。

需要把骨头一片一片的从面部剥离下来,重新拼接,然后打孔再用硅胶扎带固定好进行缝合。如果骨头找不到了,就需要塑形,通常通过保留的半边脸塑形复制过去。

虽然修复整形的整个过程很累,最大限度还原每一位逝者生前的样子,让他们看起来安详体面,也让家属安心,这份辛苦又会瞬间被内心的成就感替代。

蔡光强说:“其实我们的工作一点都不神秘。”然而,由于人们对死亡这件事的天然忌讳,坚持从事这份职业还是给蔡光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特殊职业更需要理解和尊重

很多人对从事这个职业的人都有偏见,他们在艰难的职业经历背后,是常人想象不到的心酸和苦涩。

平时点外卖,只要收件地址写的是殡仪馆,就基本没人接单;有事外出,定位到殡仪馆,同样很少能等到出租车接送,人们对殡仪馆的印象就是害怕,忌讳。

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即使工作以外的时间喝酒,哪怕喝很少,也要报备。只要有家属打电话,无论深夜还是凌晨,入殓师和殡导师必须1小时之内到达现场,去和家属对接。如果带着酒气,就是对死者和家属的不尊重。

蔡光强说,早些年,的确有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的工作,“有一次朋友聚会,有人得知我是遗体整容师后,就刻意跟我保持了距离。”

有同事去相亲,只要诚实地说明自己的职业,无一例外都没了下文。逢年过节,朋友婚礼等,从来都不被邀请。

去认识新朋友也很难,如果诚实的说明了自己的工作,对方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不能交,他的双手一直跟死尸打交道。那种眼神骗不了人,好像在说有一些职业天生就被别人看不起。

这份工作从不缺少误解,很多人对这个行业有畏惧感,但随着时间的增加,他自身能力变强,自己也成了父亲的骄傲。

生命的意义,是用力活着

见惯了生死,蔡光强对自己的职业愈加认同,这不是一个冰冷的工作,相反,这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工作,需要更大的责任心,同情心,才能把工作做好。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内心认定的事情,就坚持做好,只要自己认为值得,那就值得。

几年蔡光强签署了遗体捐献同意书。生命的意义,就是用力活着,至于结局本身,“轻如鸿毛就好”。

资料来源:

1.红星新闻

2.新浪财经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