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蔡BOSS让我思考这样一个课题:化妆品一定要买外国的品牌吗? 很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回答“要或不要”的问题,而是探寻消费者心智端“要不要”的问题。 作为一位极富民族情怀的企业家,打造民族品牌——是他在中国日化行业20余年励精图治、始终不渝的追求。 自上世纪90年代企业成立以来,建厂房、购设备,年复一年不惜成本地全球遍寻顶级原料,引进专家技术、对标国际大牌突破科研,他希望消费者能以国产品牌的价格、买到超越国际大牌的品质。 那时候还不流行“匠心”这个词,“工匠”还没成为一种“精神”,还只是指向木匠、泥瓦匠这一类。而他对产品品质尤其对护肤功效的要求,只能用“不近人情的偏执”来形容。 通常的产品研发与肌肤分类对位,中、干、油、混合、敏感几个肤质就差不多了,而在这位偏执BOSS的要求下,针对性到了8类肤质以上;通常的产品稳定性测试、肤感评价,针对到南方北方、夏季冬季的评估就差不多了,而在他的要求下,产品功效评价另辟蹊径引入了“湿度与肤感”的评价坐标。 终于,不断的折腾之下,他成为了中国化妆品行业第一个以“人体临床”评价系统对产品进行功效测评、实现产品“功效量化”的企业家。 在他一系列“不近人情的偏执”追求之下,产品功效质量获得了良好的消费者口碑,树立了员工、合作商对“产品力”的信心。但是,也造成了生产成本的相对高企,如此一来,用于设计包装、市场推广的经费就经常被“抠缩”了。 “好用,回头率非常高。但包装不好看、有点老气。”在这个颜值至上的时代,这些成了我们的软肋。 中国日化20余年的风云变化,已从渠道主导的批发时代,进入到消费者主导的零售时代。国产品牌纷纷崛起,不断打破外资品牌独统天下的局面。 这其中,蔡BOSS是自始至终的民族品牌扛旗者。在消费观“崇洋媚外”盛行的年代,不曾假借洋鬼子品牌“挂羊头卖狗肉”;在各种模式浮夸“一夜暴富”的浮躁年代,也不曾丢下品质这个根本去随波逐流。 从年到年,20年从无发生过一起产品的质量安全事故。他崇尚品质至上,更始终坚信品质的力量。尽管,化妆品不是药品,护肤功效的区别也无法立竿见影,在浮躁又缺失耐心的消费时代,他选择的或是一条最难的路。但对所有合作伙伴而言,“产品力定天下”又是一条最踏实的路,对“品质的卓绝追求”,可以让我们无比踏实地面对消费者、面对未来。 那就是他。既拥有广阔的全球视野,亦拥有强烈的民族情结。既拥有敏锐犀利的商业洞察,亦拥有浓烈个性的固执坚守。 化妆品一定要买外国的品牌吗?据我所知,这也是一直固执地萦绕在他心头的课题。国产品牌的突围,要在消费者现有的心智围栏上破出一道口子、再撕开一片。颜值,就是这把破口的刀;品质,就是那撕开的力。如此,品牌便有机会在消费者心智里生根、发芽、壮大。 在越开放、越成熟的商业环境里,国产还是国外品牌,都不是主导消费者购买的关键。人们在用购买行为来释放自己的个性追求、彰显自己的审美品位,不仅仅只是买一瓶解决肌肤表面问题的产品,更多解决和反映的,是内里的需求。 这个内里的需求包括情感共鸣、价值认同,也包括国民消费者对民族品牌的信心。让更多的消费者使用民族品牌,并以使用民族品牌为荣,所建立起来的不仅是品牌认知、更是发自心底的民族自信。 消费者就是市场,市场就是人心。坚持打造民族品牌,其超越商业本身的社会意义,更在于此。我相信,会有更多如我们蔡BOSS、任正非、董明珠这样的企业家,心怀民族大义、担当社会职责,倡导工匠精神、弘扬以打造民族品牌为己任的企业家精神。 那一天,化妆品一定要买外国的品牌吗?我想这不再是个问题。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