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3-20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英国《卫报》2月23日报道,美国密苏里州一个陪审团22日裁定,强生公司须向一位因使用该公司含滑石粉的卫生用品而患癌死亡的女受害者家庭赔偿万美元。这位妇女曾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使用强生的婴儿爽身粉(BabyPowder)和优润佳(ShowerToShower)沐浴露。强生首次被判赔偿

这位妇女叫JacquelineFox,她在三年前被诊断患上卵巢癌,并于去年10月底病故。

陪审员们要求强生向Jacqueline的家人赔偿万美元,包括万美元的实际损害赔偿,以及万美元的惩罚性损害赔偿。

代表福克斯家人的律师JereBeasley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强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知晓这一风险,但一直选择“欺骗公众和监管机构。”

该案的律师称,这是强生首次在与上述产品相关的诉讼中被要求作出损害赔偿。年10月,美国南达科他州SiouxFalls一家联邦法院也曾裁定,强生的婴儿爽身粉产品是导致一位女原告患上卵巢癌的因素之一。不过,最后她并未获得任何赔偿。

“爽身粉+致癌物”,类似的事件在年也发生过一起。当时的事件的主角,涉及到保宁制药和Babyra等著名婴幼儿用品制造企业。

爽身粉为何含致癌物质

爽身粉诱发卵巢癌,是因为部分爽身粉的主要原料是滑石粉,而滑石粉是由氧化镁、氧化硅、硅酸镁以“结合”形式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在夏季,妈妈和宝宝们是爽身粉的主要消费群众,而经常涂抹爽身粉可能会导致卵巢癌。

一旦检测到卵巢癌,基本上就是中晚期。那么,含滑石粉的爽身粉到底为何会致卵巢癌?

中国香化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慧良介绍说,滑石粉来自天然矿,使用后有顺滑作用。从其本身的化学结构来看,对人体并无害。但滑石粉要做到纯净并不容。因为是来自天然矿,可能会伴有石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其中石棉是被确认有致癌风险的。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规定,年以后婴幼儿制品中禁止使用滑石。

滑石粉除了可能诱发卵巢癌,还有其他的危害

滑石粉含铅

部分爽身粉的主要成分是滑石粉,而滑石粉中含有不可分离的铅,铅进入婴儿体内不能很快被排泄。当长期蓄积于人体时,就会危害神经、造血系统及消化系统,严重影响婴儿的智力和身体发育。

侵入呼吸道

含滑石粉的爽身粉含有氧化镁、硅酸镁,容易侵入呼吸道。因孩子的呼吸道发育尚不完善,即使吸入量少也不能靠自身功能排除。如果吸入量多,侵入支气管破坏气管的纤毛运动,就会降低防御力,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

皮肤发红糜烂

含滑石粉的爽身粉剂容易吸水,吸水后形成颗粒状物质,导致皮肤发红糜烂。假如爽身粉扑在婴儿屁股上,尿湿后,就会阻塞汗腺,导致摩擦发红,甚至产生皮疹。

其实现在市场上可见的爽身粉,按成份来看主要有4种:滑石粉、玉米粉、松花粉、珍珠粉。滑石粉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但也有安全意识特别强的家长已经开始注意到了这些问题,而松花粉和珍珠粉市面上比较少见,玉米粉则由于来源于天然食物,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妈妈们购买的时候要擦亮眼睛!关于爽身粉的8个问题1、在不同季节,是否需要给爆吧选择不同类型的爽身粉?答:爽身粉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夏季根据宝宝的皮肤状况选择使用痱子粉。2、痱子粉和爽身粉有区别吗?答:痱子粉在爽身粉的基础上,增加了杀菌、消炎、清凉的功效。夏季炎热多汗、易长痱子、建议使用痱子粉,能到到更好的防痱祛痱效果。3、夏天宝宝出汗多,爽身粉容易结块,怎么办?答:以玉米淀粉为主要成分的爽身粉,可能出现这个问题,但它是纯天然的,对宝宝健康没有危害。滑石粉中由于添加了一定的分散剂,反而不容易结块。4、长期使用爽身粉会造成铅中毒吗?答:以滑石粉为主要原料的爽身粉,含有不可分离的铅,进入体内不易和快被排泄,长期使用,会对宝宝身体造成一定危害。5、爽身粉会堵塞毛孔,严重时会造成皮肤溃烂,是真的吗?答:用的时候,不能抹太多,宝宝一层就可。如果宝宝出汗过多,要及时清洗;皮肤有破损的话,要停止使用。6、选购爽身粉,要注意什么?答:注意3点:1)粉质细腻度,细腻的,宝宝敷感更舒适;2)易于吸收:天然植物成分,易于吸收;3)使用方便度:粉扑设计,使用更加方面。7、使用爽身粉时,如何防止粉尘进入宝宝的耳鼻眼口?答:先在远离婴儿处将粉倒在手上或粉扑上,然后小心涂抹在婴儿身上,勿使爽身粉乱飞。防止将粉扑在眼、耳、口中。避免在风道处扑洒,涂抹时不要使用过多,并要涂抹均匀。8、不同月龄的宝宝,都可以使用同样的爽身粉么?答: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的爽身粉,性质温和无刺激,不同月龄的宝宝都可以使用。转自《时尚育儿》

(整合自钱江晚报、湖北经视、新华网、百度百科)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用多少钱
北京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