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湿暖的南国,长安城的冬天比较干燥,护肤品是不可少的。 那么,大唐帝国的人,尤其是达官显贵们,都用什么护肤品呢? 据说,唐皇会在正月颁赐护肤品给大臣,这不是人人都有的,收到护肤品,就意味着你是皇帝看重的人,而收到礼物的人,都要写一篇文章表示感谢。杜甫,江湖人称杜子美、杜工部,后人给他取了个了不起的称号“诗圣”。 事实上,在大唐帝国年间数以百万计的官员中,杜甫在政治上并没有太大的成就。 就像普通的士子一样,杜甫努力地读书、找工作、赚钱养家,努力地想带着家人远离战火,可是时运不济,他辗转于天地之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长久的容身之地。 但我们今天不讨论他的工作问题,而是要说说在他人生中那少数一闪而过的光辉,也就是,杜甫的护唇膏故事。 传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护唇膏的历史,其实源远流长。 多年前的《外台秘要》,曾经清楚地教导大家怎样制作出一管一管的护唇膏。 简单地说,就是拿一根小竹子取无节的一段,从中剖成两半,用纸把竹子连着底部包好,再以绳子缠裹,然后把做好的口脂灌进去,冷却之后,打开纸,把竹子分开再放进象牙或银管里就成功了。 至于面药的制作方法,能从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和《外台秘要》中找到一些记载。 “上上乳一十八两”,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钟乳为溶洞中之碳酸钙积淀物,可入药,也是炼丹原料,以透明度高者为上品,此银盒内钟乳清澈透亮,故称“上上乳”。《唐语林》记载玄宗赏赐宰相宋璟上好钟乳,大臣也以得到皇帝赏赐的钟乳为荣 在大唐宫廷,最常用的护肤品,就是“口脂”与“面药”。 脂就是油膏,换成现在的说法,口脂就是护唇膏,面药就是面霜。 这其实是唐代的宫廷风俗。 一般来说,唐代的皇帝会在正月颁赐口脂面药给大臣,而且不是人人都有,通常是他的亲信、宰相、北门学士还有谏官,换言之,收到保养品,就显示你是皇帝看重的人,而收到礼物的人,都要写一篇文章表示感谢。 因此,我们在唐代的文章中可以看到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经收过皇帝的保养品。 “次上乳一十四两三分”,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盒内管状钟乳石色灰白,等级略差,故名“次上乳”。《旧唐书》记载高季辅为太子右庶长,上疏切陈得失,太宗特赐钟乳一剂,并奖褒:“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 在唐廷的编制中,主掌皇帝健康的殿中省尚药局,还编制两个“合口脂匠”,换成现代的说法,这两个公务员可能叫“护唇膏技师”。 虽然他们具体的工作内容并不明确,也不确定是不是所有皇帝自用或者送给大臣的护唇膏都由他们制作,但我认为,由皇帝颁赐的东西,实在不可能买现成品然后刻个“××皇帝赠”之类的字样就送给大臣,正因是用来显示恩德的东西,由皇帝御用的匠人制作似乎更合理一些。 “次乳廿四两”,盒盖内书“次乳廿四两须简择,有堪服者”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盒内管状钟乳石色灰暗泛黄 对于许多重要的大臣或者皇帝本人而言,这只是例行公事中的小东西,但是杜甫46岁时初次收到这个礼物,他欢喜地写了一首诗: 腊日常年暖尚遥, 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 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 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 翠管银罂下九霄。 腊日就是农历十二月八日,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唐肃宗至德二载(),这一年,虽然安史之乱仍持续,但西边已重归唐廷,唐玄宗也从四川回到长安,看起来,唐廷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可以反击。 当然,对杜甫而言,最令他感到今年冬天比往年温暖的原因,是他担任了谏官“左拾遗”,官职虽然不是非常高,却是中枢机关“门下省”中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唐人宫乐图》,局部,台北故宫藏杜甫被选入了门下省,他的工作就是向皇帝提出谏言,职位本身即象征着一个人的刚正不阿,能得到这个位置,对杜甫而言,是很重要的肯定。 同时,这个职位虽然品阶不高,却能亲近皇帝,做得好,就能得到皇帝的认同,一步步往上实现梦想。 至德二载的冬季,是杜甫一生中少有的灿烂时光,他并不觉得冷,一片冰冷的雪景中,他看见了金针花的嫩苗,明明是萧瑟的柳条,在他看来却隐约透露了春天的信息。 他可能是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吧,正盘算着晚上喝个通宵。 是什么让杜甫那么高兴呢?是他今天受赐了皇帝的保养品。 他怀中的护唇膏可能是象牙或银管制成,上面或许镶着翡翠、琉璃或者翠鸟的羽毛,是他平常不会得到的。至于面药,则是金盒或银盒上面打着香罗结,旁边是皇帝亲手写的墨敕。重要的大臣都是由内侍亲送到家,但从杜甫的诗来看,他的赏赐可能是在上班时被统一发送的,所以他才能一路把东西带回家。 红光丹砂,银盒上注“红光丹砂二大斤,大颗三枚绝上”,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共重克,其中三块较大,为光明砂中的箭镞砂,但色鲜,可能为新坑砂,品质略次于光明紫砂 揣在怀中的口脂、面药,用象牙、金银与翡翠点缀的美丽器皿盛装着,一切都那么美好。 清冷的冬季,曾经悲愤吟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长安城,或者曾有落魄王孙走避的巷弄,在至德二载可能都没有太多改变,但是杜甫心中充满了希望,他期盼已久的人生春天即将到来,他深信不疑。 那是杜甫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拿到皇帝的赏赐,来年,他被贬谪,永远离开了门下省,再也没有回去。 除了护唇膏和面霜,古人其实还有其他护肤品。 比如: 护发:香发木犀粉古人喜欢把兰这种香草加入到护发的头油当中,由于兰本生芳香四溢,使用兰油来护理头发更能使头发散发迷人的香气。 在《陈氏香谱》中曾记录过一种香发木择油: “凌晨,摘木裤花半开者拣去茎蒂令净。高量一斗,取清麻油一斤轻手拌匀,捺瓷器中厚以油纸密封罐口,坐于斧内以重汤煮一饷久,取出安顿稳燥处十日后倾出以手沘其清液收之,最要封闭最密久出愈香。如此油匀入黄蜡为面脂,馨香也。” 洗澡:傅身香粉洗澡颇为讲究,洗澡水用甘松香、茅草花等香药调制而成,称为“兰汤”。 沐浴之后,爱香的女性还会在身上傅粉,涂抹的香粉自然也是由各种香料和香草调配而成。 荚粉、青木香、麻黄根、附子炮、甘松、藿香、零陵香各等分,除荚粉外,同捣罗为细末以生娟夹带盛之,浴罢傅身上。 美白:大真红玉膏香脸指的是女性的妆面,古代女性涂脂抹粉用的是美白的香膏,其中就有不少香料的应用。 陈元靓《事林广记》癸集卷七记载了过香膏的制作:杏仁(去皮)、滑石、轻粉各等分为末,蒸过,入脑麝(龙脑、麝香)少许,以鸭子清和匀,带早洗面毕,傅之旬日后,色如红玉。 粉饼:米粉现在粉饼的老祖宗就是“米粉” 据《齐名要术》中记载详细的米粉制作方法,将米磨成细粉沉于凉水发酵腐烂,再洗去酸气,然后使米汁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 明定陵出土的香皂盒,两边分别放置香皂和精油。 在古代的社会化妆品和护肤品的普及率其实比大家想象的高! 《齐民要术》里面详细记载了如何制作化妆品、护肤品,以及干花的制作工艺。 后来的明代徐光启编撰《农政全书》的时候,一点不客气,把历代农书里涉及护肤品的段落全收了。 是的,农书。古代记载护肤品和化妆品配方的大多是农书和医书。 因为那时候用的材料都是纯天然的,不是农作物就是医用草药。 又比如宋代的寇宗爽,对于发掘各种护肤品原料乐此不疲,编了一本叫《图经衍义本草》的医学书。 其实就是炼丹过程中出现的附属品。经醋化的白铅变的和米粉一样细腻,被称为胡粉,“洗净铅华”中的铅华就是铅粉了。 铅粉是重金属,虽然涂在脸上会增白,上妆效果好不易掉落,但是长期使用会让肌肤发青甚至金属中毒。 我们常在古代的壁画中看到脸颊绯红的女性,比如: 而这种红,很有可能就是用铅粉画出来的。 虽然铅粉细腻,擦在脸上薄薄的一层。 但是,铅粉画在脸上会对皮肤有一定的灼烧,因此,给人红扑扑人面桃花的感觉。 自唐代,眉妆走向巅峰……不可逾越……黛(画眉) “黛”就是画眉用的颜料,是化妆品。 画眉产生于战国时期。 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 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 《西京杂记》中写道: 司马相如妻文君, 眉色如望远山, 时人效画远山眉。 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 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