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11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买错了伤眼!该买什么样的望远镜?

国庆快到了,在这个“长假”中我们选择了外出旅游,那么手里怎么能没有一台望远镜呢?望远镜的种类有很多,不管男、女都把望远镜当作了必备产品,很多人为此不吝银两,见着贵的就上!

其实,价格昂贵的望远镜还真不见得适合您。如果镜子不适合或者使用不当,望远镜还有可能伤害我们的视力。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一点望远镜的有用姿势哦。

望远镜的制式、款式非常多,本文侧重双筒观鸟望远镜的功能和效果,同时针对孩子的使用特点讲解一些易懂的技术参数,相信对想给孩子买望远镜家长会有帮助。

单筒还是双筒?

“远锦光学”一发布,就有家长问观鸟望远镜的问题,有的家长问要不要出发之前去买一台单筒的高倍数望远镜,还有家长表示要把家里一直闲置的“大炮”——天文望远镜带去观鸟。请这些家长稍安勿躁,这些大炮这次观鸟游用不上哦。

单筒望远镜一般都是高倍数的,似乎绝大多数人相信倍数越高观察效果越好,可惜事实并非如此。其实望远镜放大的倍数越高,图像的质量会越低。

用低倍镜观察,图像通常会更明亮、更稳定,我们观察到的范围也越大。用高倍镜观察时,你会发现图像确实变大了,但视场却变小了。另外,高倍数的望远镜要求高稳定性,如果稳定性不好,图像就抖得历害,眼睛很快就会疲劳不适。高倍数的单筒或双筒望远镜都要架在非常稳固的三脚架上才能使用。架在三脚架上的望远镜调整起来反应速度没有那么快,只适合远距离观察静止不动的景物。要看那些在不停游动、行走、飞行中的鸟类,还是要选择双筒望远镜,如果你的目标是观察头上的各种林鸟,单筒就更不用考虑了。

5-10岁的孩子一般很难长时间端稳质量克以上的双筒望远镜,所以一款10倍以下的轻便型双筒镜才是最佳选择。在晃动的船上,使用高倍双筒望远镜观察这个距离的鸟儿,则容易出现“肉眼都看清鸟了,而望远镜头里却还没找到鸟”的尴尬情况。

所以,在此建议家长为孩子携带10倍以下的双筒望远镜,不仅适用本次活动,也是孩子们今后观察自然的好帮手。

选择双筒望远镜ABC

市场上有很双筒望远镜,想让孩子们用得得心应手,就赶快来了解一下双筒望远镜的几个技术参数。

A:数字的含义

每台双筒望远镜上,都有类似这样的数字:“7×35”“8×42”“10×50”“12×80”等等,它们代表什么含义呢?

“×”之前的数字代表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按照上面举例的表述,这是几款放大倍数分别为7倍、8倍、10倍和12倍的望远镜。“×”号后面的数字代表望远镜“物镜”的直径,以毫米为单位。上例中表述的双筒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分别为35mm、42mm、50mm和80mm。

我们还要了解一个概念,叫做视场。视场是通过望远镜所能看到的范围,也就是望远镜不动的时候人眼在通过目镜所能看到场景的高低、宽窄范围。倍数越高往往视场越窄,不容易快速在大背景中找到要观察的目标。

B:物镜的不要一味求大

从理论上讲,物镜越大,越能看清细节,分辨率就越高。但这条真理在观察鸟类时并不完全适用。物镜口径越大,集光的能力就越强,有助于人眼分辩细节的能力。但是,大物镜会使望远镜的重量显著增加,反而不利于孩子使用

近年来,望远镜的制造工艺显著提升,高质量的小物镜也可以在野外提供令人惊异的满意图像,特别是白天、光线良好的情况下。40-50mm口径的物镜,俗称为“全尺寸”物镜,20-29mm称为“口袋尺寸”,“30-35mm”俗称中尺寸。对孩子来说,口袋尺寸和中尺寸的物镜完全能满足野外观察所需的细节表现要求。

C:光学镀膜

选双筒望远镜,我们建议家长选择全镜面多层镀膜的产品。全镜面指的是目镜、目镜都要镀膜,多层镀膜指的是物镜或者目镜至少有一组镀的不只是一层膜,都镀上更好。

如果镜片不镀膜,光通过物镜时,有大约50%的光被散射掉而无法达到人眼,镀膜之后,光的通过率可以从50%提高到80%。最好的镀膜方式就是对所有镜面进行多层镀膜,这样可以将收集到光的90~95%传递给眼睛。观察目标时,亮度和清晰度将显著提高。

低档双筒镜往往采用红色反射膜,并谎称具有红外线夜视功能。这种低端镀膜技术会反射红色波段的可见光,导致成像亮度下降,色彩还原不准确。用这样的望远镜看鸟,鸟的羽色会失真,色彩偏青。

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双筒望远镜品牌林立,售价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价格跨度巨大。一台百元级的好望远镜和一台上万元的好望远镜同样可以得心应手地用上很多年。如果确定了望远镜的观鸟功能,孩子的观鸟水平又是初学级,完全没有必要买太贵的望远镜,几百元就可以买到很不错的产品。

除了倍数、物镜和镀膜需要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好
治疗白癜风一般要多少钱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